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对教育本质问题的再认识

    黄济

    在过去有关教育本质问题讨论的基础上,就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和个体发展以及教育自身的继承等方面的关系,从概念到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提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9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45 ]
  • 试论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思路

    茅广儒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即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从我国教育结构现状出发,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我国教育结构的调整应是:其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是教育战线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任务;其二,随着“普九”的普遍实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越来越迫切,高中阶段教育已成瓶颈,其发展速度将异常迅猛,必须早做筹划;其三,面对二元经济社会长期存在的国情,教育必须制定新的对策,为我国农村向现代化迈进,为农业实现产业化,培养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9 ]
  • “筛选假设”与“文凭疾病”的防治

    曲恒昌

    五六十年代以来,在科技革命和人力资本理论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的教育蓬蓬勃勃发展起来,但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一些重要论断并未兑现,甚至出现了受教育者大量失业、教育水平越高失业率也越高的所谓“文凭疾病”。在这种形势下,筛选假设应运而生,对人力资本理论提出严重挑战,试图从新的视角,采用新的方法,探讨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与工资收入的关系。与此同时,剖析了“文凭疾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治的政策措施的建议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7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52 ]
  • 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与现代教育

    成有信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马克思把社会主义学说奠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基础上,把资本主义后的这一社会形态划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列宁把这两个阶段叫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提出了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革命时机成熟时可以夺取政权并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邓小平把社会主义划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认为对于不发达国家来说这个初级阶段是包括充分发展市场经济和高度发展生产力在内的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邓小平理论把后来苏联模式在经济社会条件不成熟时创立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这一在一定程度上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失误,从理论上纠正了过来。邓小平的教育思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教育思想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 以教改求发展 以发展促教改——谈北京师大历史系课程设置改革

    杨共乐

    以教改求发展以发展促教改——谈北京师大历史系课程设置改革杨共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100875,北京;男,副教授)8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在系主任白寿彝先生的领导和主持下,对课程设置进行了重大改革。以后经过龚书铎等主任和历史系全体教师的不断...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5 ]
  • 论公孙龙与后期墨家的正名学说

    杜音

    在先秦儒、道、名、墨、法诸家代表人物的思想学说中,都或深或浅地对正名有所论述,但都缺乏深刻性和完整性。直到战国末期,由于公孙龙和后期墨家从各个不同层面深入研究了正名问题,方使先秦正名理论达到了一个真正具有逻辑学意义的全新高度,成为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精华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60 ]
  • 汉唐外交管理体制的演进及其特点

    黎虎

    汉唐时期确立和完善了以鸿胪、主客为外交主管机构,以其余关涉机构密切配合的中央外交管理体制,以地方行政系统、军事边防系统及边境镇抚系统三位一体的地方外交管理体制,这一从中央到地方的外交管理体制,经历了汉代的确立阶段,魏晋南北朝的调整阶段,到唐代而完善成熟,其主要标志是外交决策与执行之分离,外交政令与事务之分离,外交主管机构与关涉机构之协调,地方外交管理体系之日益完善,集权与分权之适度合理等。这一外交管理体制具有模糊性与多元性的特点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48 ]
  • 晋灭吴战争的决策探因

    张金龙

    司马炎篡位立晋,没有急于按先父当初的设想匆忙伐吴。原因有四:一是政治上尚未协调好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二是经济上“府库不充”,国力脆弱;三是优越的地理形势因蜀新平而难以利用;四是西北边疆局势的制约。面对不利因素,晋武帝司马炎采取安边抚民、造船练兵等措施,国力大为增强,遂颁诏伐吴,不期二月而获全胜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6 ]
  • 金代史学与金代政治

    何宛英

    金代皇帝大多重史,这在少数民族政权中很是突出。其重史目的在于从历代兴亡中求得借鉴,获取经验教训,以维护和巩固统治。为此,金代统治者注重从多方面开展史学工作,从翻译史籍,到修《辽史》,到编撰本朝史,做得很有成效。而史学对金统治者确立君臣等级、实行“仁政”、促进民族关系的发展等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金代封建化的进程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4 ]
  • 华盛顿会议上中国外交的教训

    董宝才

    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团为收复被列强夺去的主权,实现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进行了不懈努力,先后提出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十项原则、六项要求,等等,强烈要求实现关税自主,取消治外法权,归还租借地,撤除在华外国邮局、无线电台、驻军等等,特别是为收复山东主权展开了艰苦斗争。虽然代表团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收回了部分主权,但因当时国家积弱不振,许多收复主权的要求均告落空。事实说明,列强不会给弱国恩赐“平等地位”;落后就要挨打。民族国家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全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国力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79 ]
  • 建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与制度分析

    王善迈,杜育红,张晓红

    首先从理论上对财政转移支付概念与分类进行了分析,然后从地方政府的作用、社会公平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三个方面详细地分析了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即我国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无法完成规范转移支付制度所应具有的功能,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建议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4 ] |[阅读次数:96 ]
  • 企业家产权与国有企业直接代理制

    周春发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其竞争力和生存发展。企业家是创新职能的承担者,是一种特殊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产权特点决定了企业家内在地拥有对自身企业家才能的剩余控制权。明确界定和有效保护企业家人力资本的产权,是激励企业家创新的前提,是现代企业制度中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进行交易和合作的基础,是企业家对自身行为承担财产责任的基础,因而也是企业有效约束机制的基础。在建立企业家人力资本产权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实行直接代理制可以成为国企改革的一种思路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6 ]
  • 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在中国的实践

    许先春,裴华

    可持续发展思想经历了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正式形成时期、成熟与系统化时期四个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在人与资源方面,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在人与环境方面,建立生态文明;在经济与社会方面,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原则(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和平等性原则(代内平等与代际平等)。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既存在着不利因素,同时又具有许多有利条件。联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和实施情况,可知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教兴国战略、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密切关系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90 ]
  • 论林语堂《京华烟云》的文化意蕴

    刘勇

    林语堂的长篇代表作《京华烟云》不仅是以大时代为背景框架描写大家庭命运变幻的史诗性作品,而且是一部蕴含丰厚的文化小说。它的文化意蕴表现在人类从对命运的神秘不测到超然彻悟,再到宽怀、同情、献身的境地这样一个不断渐进的精神升华的历程。在探寻人类精神本质方面,最终都归于一种超然现实的理想化境地,这既是林语堂及其主要代表作的思想文化价值所在,同时也正是其局限性所在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4 ] |[阅读次数:38 ]
  • 个体品德发展与道德观念影响源

    评介了亨利和怀特的道德观念影响源理论及其测量方法,指出个体品德发展中的外在动力因素主要是家庭、同伴、教育者与传媒、个体的自我服务倾向、社会和谐的要求及公正、平等的观念。这些因素与个体的认知结构一起推动着他们品德的发展,其中家庭因素尤其重要。家庭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影响着个体品德发展的方向和内容。同时还指出,当前品德心理学研究应把品德内容的研究和品德发展形式阶段的研究结合起来;应重视品德相关变量及道德行为的培养;加强品德心理学研究的现实性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66 ]
  • 教育文萃

    教育文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发表范先佐、周文良所撰《论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一文提出,研究教育成本的分担与补偿问题,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深入开展教育经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教育成本即指“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期间,...

    1998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