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概念与特征

    肖川

    无视个体主体性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效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不利于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形成的教育突出地表现为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其典型表现为没有能够将有争议的问题、尖锐的社会矛盾、敏感的价值问题以及教师个人真实的想法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力图标识这样一个方向:即个体人格尊严的确立和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既是道德教育的目标,也是道德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道德教育应以学生主体性道德人格的确立为目标,拒斥强制、灌输和惩罚,实现向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转向,使道德教育,进而使整个教育获得与时代精神相一致的品性与意蕴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2 ] |[阅读次数:60 ]
  • 论教育的迟发展效应

    褚宏启

    教育的迟发展效应是指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国家由于其起步晚而面临的与教育现代化起步较早的国家不同的制约条件和发展模式。迟发展有许多负面效应如双重发展效应、高速效应等等,致使教育现代化的后来者出现自卑、崇外、冒进等不良行为,致使教育在发展速度、规模等方面不能与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相协调,甚至导致社会的动荡。但迟发展也有正面效应,这就是“落后优势”。教育现代化的后来者应采取有效策略弱化迟发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强化正面效应,促进教育现代化健康发展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84 ]
  • 关于校办产业的几个问题

    王德胜

    中图分类号:G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1999)03-0034-04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大学校办产业在全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大形势下,迅速膨胀,几年发展,几年艰辛,现在各校都有了一定规模,形成了队伍,开拓了些项目,有...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20 ]
  • 战后日本文坛对侵华战争及战争责任的认识

    王向远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绝大多数文学家都是“战争协力者”,然而战后关于战争责任问题的声讨和追究却虎头蛇尾,不了了之,半途而废。日本战后文学的总体倾向,实质上不是反对“战争”,而是反对“战败”;不是反省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而是刻意表现日本人本身的受害。更有一批作家反抗战后的和平秩序,发泄对战败投降的不满和悲哀,甚至公开为侵略战争辩解。而揭露侵华战争罪恶,真诚反省的作家,半个世纪以来寥若晨星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0 ] |[阅读次数:65 ]
  • 《源氏物语》的诗化悲剧体验

    张哲俊

    《源氏物语》是一部悲剧性小说,然而它的悲剧性截然不同于西方文学的悲剧形式,不是通过情节的冲突加以表现,而是把一连串的生活琐碎细节诗意化,通过内在的体验表现悲剧性,表现悲剧的冲突,从而构成日本文学特有的阴柔美的静态悲剧形式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2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39 ]
  • 华裔美国女作家对中国传统的男权文化的解构——论汤婷婷的女权主义小说《女勇士》

    亓华

    作为一个典型的女权主义文本,《女勇士》讲述了几个华人女性的故事,并对中国民间花木兰传说加以重读和解构,以此来颠覆中国传统的男权中心话语。它反映了第一代华裔美国人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确立自我的艰难历程,表现了被压抑的女权意识的觉醒和向男权社会的挑战与复仇。“女勇士”的形象体现着一种“复义性”或“复调性”,寄托了“母亲”和“我”两代华裔女性的理想。但“女勇士”本质上还是被赋予了某些男性特点的女性英雄形象的化身,这个形象在许多方面所体现的实际上仍然是男权社会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小说中的矛盾与困惑,同时也反映了女权主义运动自身的矛盾和问题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3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9 ] |[阅读次数:99 ]
  • 对比较文学形象学的几点思考

    刘洪涛

    形象学研究文学中的异国异族形象,研究这些形象怎样被曲解、夸饰和想象,进而探索异族神话的创造过程和规律,分析其社会心理背景及深层文化意蕴。形象学也重视他者形象与自我形象的关系,以及异族想象的现实功用和影响。形象学萌生于法国,但它能焕发活力,是得益于后殖民主义理论及女权主义理论等。塑造他者形象,是进行自我确认的重要手段,也是数千年中外文学表现的一个常数,这一研究领域极其广阔,极有发展潜力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6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3 ] |[阅读次数:58 ]
  • 略谈“移情”现象的产生及其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魏小兰

    “移情”是客观现象作用于人的大脑而引起的心理意识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能动反映的过程。它主要通过审美主体在审美欣赏与创作中的联想和想象而产生。联想的形式有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相似联想等;想象有创造性想象与再造性想象。移情作为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形成艺术构思的必要条件;从艺术传达(表现)来看,以移情心理为基础的一些表现手法与技巧对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6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3 ]
  • 后殖民状况与比较教育学

    项贤明

    第三世界国家源于西方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在后殖民时代西方国家的世界文化霸权体系中发挥着微妙而深刻的作用。同时,当今世界后殖民的文化状况对比较教育学研究也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在教育的比较研究中,“东方——西方”二元对立、西方中心主义、东方主义等预设性的运思逻辑,既深刻反映了后殖民时代西方文化殖民的渗透性,又在这通过教育的文化殖民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思比较教育学的运思逻辑中隐含的文化殖民的可能性,是我们在教育和文化的去殖民化道路上必经的一段历程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71 ]
  • 经济转型与教育失范

    赖德胜

    我国现正处于转型时期,存在着诸多教育失范现象,比如乱收费、浪费等。引致教育失范的原因很多,有社会的、观念的和教育自身的,但更主要的还是经济的,比如经济体制改革、国民收入分配、产业结构变动等。纠正或克服教育失范需从多方面入手,主要是进行制度创新,包括建立有效的经济激励制度、合理的教育收费制度、广泛的教育援助制度、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教育法律制度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45 ]
  •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王桂娥

    真正的哲学反映了时代的根本特征;反映了时代的发展要求和趋势;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和方法的根本变革;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历史时期,都会产生正确反映自己时代精神的真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精华,邓小平哲学是当代中国真正的哲学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8 ]
  • 论市民社会的现代形态——从文化角度看市民社会

    晏辉

    就其历史形态而言,市民社会已经历和正在经历三种形态:文明形态、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而市民社会之历史演进的过程恰是人类不断争取生活资料、生活空间和生活意义的过程。文化形态的市民社会作为一种自主、自愿、全面发展的生活领域和关系结构,标志着人们开始过一种真正属于人的生活,但它是以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方式和民主的政治运作机制为前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文化形态市民社会的根本途径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0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53 ]
  • 管窥当前我国的道德制度化研究

    宣兆凯

    道德制度化是当前我国伦理学界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准确把握道德制度化概念、认识道德制度化过程的规律以及掌握实现道德制度化的方法、程序问题,尚需作进一步探讨,但研究不能局限于伦理学范围。道德制度化作为道德社会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有其特定的涵义,只有依据道德社会学的理论、方法研究这一问题,才可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51 ]
  • 社会转型与价值冲突

    兰久富

    社会转型和价值冲突是密切相关的,社会转型必然要引起价值冲突,而价值冲突可以深化社会转型。在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的冲突错综复杂,既有传统价值观念与现代价值观念的冲突,也有本土价值观念与外来价值观念的冲突。这些价值冲突往往集中表现在“代沟”、传统与现代、利益与道德等问题上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2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9 ] |[阅读次数:100 ]
  • 作为喜剧审美的“小”——中国传奇喜剧英雄研究之一

    罗书华

    传奇喜剧英雄是英雄传奇小说里的一大主角,他们生存的任务就是为了娱悦读者,因此之故,滑稽可笑成了他们性格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与他们面貌的“丑”,精神上的“小”的对比中,读者能很轻松地获得“突然的荣耀感”;在看到他们急莽、造作、虚荣、无知等性格缺陷时,读者会情不自禁地把他们当作“孩童”从而获得审美上的超越;另外,他们有时还会变成一件随时摆弄的“物”,从而反射出读者人之为人的优越和喜悦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82 ]
  • 钢琴伴奏艺术谭

    杨慧

    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0209(1999)03-0110-02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钢琴伴奏者和独唱演员或独奏演员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他们共同塑造音乐形象,共同抒发和表现音乐作品的内蕴。当然,就是在这一整体中,也是...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25 ]
  • 教育文萃

    《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2期发表了刘云杉的《走入日常生活的教育社会学》一文。文章认为,教育社会学、尤以人种志研究为甚在作一种新的努力,它企图跨越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教育研究者与教育实践者之间日益加剧的鸿沟。文章首先论述了新教育社会学出...

    1999年03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