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江泽民

    2002年06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38 ]
  • 不断推进教育创新

    袁贵仁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大会上,全面阐述了教育创新思想。教育创新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现代化建设及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教育创新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活跃人的思想、激发人的热情。教育体制创新是教育创新的关键,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是教育创新的核心,而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创新,树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观念。要贯彻"三个代表"思想,把握"三个面向"方针,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推进教育创新这一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2002年06期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7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58 ]
  • 论教育创新

    陈文博,钟秉林

    江泽民总书记在"9.8"讲话中,就教育和教师问题,特别是就教育创新问题做出了系列深刻论述。这是指导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纲领性理论。这一理论是对人类教育事业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适应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和人类社会的新变化;是新世纪中华民族实施伟大复兴战略对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实践这一理论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有严肃的科学态度,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切实处理好教育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促进整个教育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2002年06期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68 ]
  • 坚持教育创新 加快高师院校的改革发展

    郑师渠

    江泽民同志在北师大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了完整的教育思想理论体系,可概括为一个理论框架: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手段的创新;一个主体: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将教师是教育的主体观念突显出来;一个任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以北师大世纪转型为例,分析我国师范教育的功过、现状,可预见现阶段我国教师教育将走向双轨制,在良性竞争中,师范教育一定会有更为美好的发展前景。

    2002年06期 2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55 ]
  • 试论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创新

    顾明远

    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文献。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科教兴国的要求。教育创新要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教育思想上创新,教育制度上创新。

    2002年06期 30-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7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43 ]
  • 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专业:怎样共存和竞争

    加伯利埃尔·于杰

    巴黎高师为使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两个部门在学校共处和竞争,在教育理念上仍追求自由和个性化教育,为使培养人才"菜单"是作为"跳板",而不是"模子",引进其他高校或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多种和经常更新的教学研究人员参加到高师学校队伍中。在专业领域,成立了"认识论学科部"、"环境学科平台"、"科学历史和哲学课题组",三个空间彼此互动。普遍开展法律教育,以使学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以艺术为中介,要求师范生普遍涉猎多种艺术门类,以鼓励其在各个学科中的创造精神。

    2002年06期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70 ]
  • 媒体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开放体系

    蒋原伦

    媒体文化是在传播过程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所以媒体文化永远是传播中的开放体系,媒体文化与传统文化不同,它的发展走向不是由文化自身的内在逻辑所决定,而是由当代社会生活实践决定的,媒体文化是拼贴型的而非体系型的,因此它有巨大的包容性,并由一些基本话题组成。这些基本话题是向当代社会生活开放的。影响媒体文化发展的两大因素是社会的流行趣味与先进的传媒技术。

    2002年06期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8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3 ]
  • 试论电视谈话节目的社会调解功能

    宋茜

    国内电视谈话节目的兴盛与其切合时代背景地充分发挥了社会调解功能是密不可分的。从改变人们传统的经济观念、重建道德和价值评判体系、倡导和谐健康的家庭关系等三个方面分析电视谈话节目社会调解功能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并阐明电视谈话节目在减轻社会群体心理压力、缓解迷惘和困惑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及其效果和影响。

    2002年06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27 ]
  • 谈话节目:历史的现场直播

    于丽爽

    谈话节目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和它的时代特征相呼应。《实话实说》以完整的叙事结构建设了公共话语空间;《锵锵三人行》用娱乐的方式达到传播资讯的目的;《让世界了解你》应用网络技术,扩大了观众的参与面,拓展了谈话的表现能力。谈话节目的出路在话题的选择和挖掘上。只有把对话直指观众的内心深处,指向他们的真实需要,谈话节目才能焕发永久的魅力。

    2002年06期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8 ]
  • MTV:毁誉裹挟中的生存与发展

    周婷玉

    音乐频道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它最初出现时给有些人带来前所未有的道德恐慌,因此受到各方面的指责和抵制;但也有人为它欢呼,因为它激起了年轻一代的热情并为他们提供了身份认同,促进了文化形象化和视觉化的转向。MTV就是在这毁、誉的双重裹挟中调整自我,从而得以生存和发展。

    2002年06期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38 ]
  • 邂逅、共生与回归——身体景观中的MTV与浪漫"摇滚

    郑建丽

    MTV文化是影像时代媒介文化现象中的典型个案。摇滚是西方MTV的传播主流。摇滚的形象特质、歌迷市场和精神态度深刻启示并初步奠定了MTV的影像叙事特点,MTV又以其艺术形式的相对独立与偶像制造能力极大扩展了摇滚的影响辐射面。在二者邂逅、共生与回归的并行历程中,充满了历史的必然。

    2002年06期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48 ]
  • 从历史、地理文化看中国MTV的构建特征

    吴晓恩

    从MTV的教化内容、积极画面和慢节奏线性叙事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中国MTV所具有的迥异于欧美的特征,并结合地理历史文化理论对其特征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述。

    2002年06期 6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8 ]
  • 简析汉语"陪伴性"物量词中的通假现象

    陈绂

    对汉语"陪伴性"物量词中的通假现象,在引证古文献的基础上,为一些通假字找到了本字,并从汉语史以及汉字的特点等角度对量词的通假现象进行了剖析,指出量词之所以能够通假,不仅与量词在使用过程中的"泛化"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也与汉字与汉语之间的关系以及汉字的演变趋势有密切的关系。

    2002年06期 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59 ]
  • 语言变异与规范

    丁崇明

    语言演变不同阶段的变异规范度不同。新词语不一定就是变异。新形式可能战胜旧形式;新旧形式可能长期共存。语言演变中可能会停滞或中断。动宾式动词带宾语2000年的演变中曾有停滞,近年勃兴,演变中存在词汇扩散现象。这是语序自组织调整。确定语音规范要在调查基础上进行。有的变异由违反规范的"失误"传播造成。

    2002年06期 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2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2 ] |[阅读次数:39 ]
  • 两种信号系统"学说与对外汉语教学

    董明,吕嵛辉

    运用巴甫洛夫的"两种信号系统"学说,结合现代心理学、教育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等理论,对外国人学汉语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予以一定解说。

    2002年06期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59 ]
  •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语文化内涵

    卢华岩

    语言形式中的文化因素包含词语文化成因、词语观念文化、文化背景知识和句义预设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句义预设属于语言层面,它常常映射词语的文化因素。如果对此不加以区分,就会淡化语言形式教学,从而出现夸大文化教学的倾向。句义预设常常被研究者直接当成文化因素。在第二语言教学任何一个阶段,语言形式教学都是教学的重点。即使是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也不能忽视书面语语言表达方式的言语技能训练。

    2002年06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63 ]
  • 对新世纪汉语(第二语言)教材的思考——从加拿大中学汉语教材编写所想到的

    朱志平

    海内外汉语第二语言教学趋向合流的形势要求汉语教材的编写改变立足点、提高适应性。汉语教材在海外面临不同文化合流产生的碰撞,减轻碰撞带来的摩擦,是提高教材适应性的关键。对4类11种海内外中学第二语言汉语教材的共性分析显示,教材发展的趋势是:贴近生活、真实、生动。因此教材编写必须更新与转变教学理念。

    2002年06期 9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20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109 ]
  • 谈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

    崔立斌

    讨论留学生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三部针对留学生的古代汉语教材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适合留学生使用的理想的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思路,并论述对留学生古代汉语教学目的、教学方法的看法。

    2002年06期 9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5 ] |[阅读次数:58 ]
  • 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

    吴成年

    对外汉语教学中开设中国现代文学课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该课程的独特性缺乏足够重视和深入研究又限制了它的意义的实现。该课程与国内高校中文系的中国现代文学课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时间安排、课堂教学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自己的独特性。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则有赖于它的独特性能在观念上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得以体现。

    2002年06期 102-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66 ]
  • 论留学生用汉语语文词典编纂的几个原则性问题

    朱瑞平

    供留学生专用的汉语语文词典目前可见到的已有将近10种之多。这些辞书的出现对留学生学习汉语帮助多多,对对外汉语词典学贡献多多,但其中存在问题也多多。要编纂出更为优秀的该类词典,首先要求编纂者本身在词典学、汉语言文字学、对外汉语教学等诸多方面都有较为深厚的学养——这要以进一步学习与研究作基础。其次,在具体的编纂过程中,编纂者必须考虑到:该类词典除应具备一般辞书的特点之外,应该更加突出实用性、浅显性、规范性、独创性、准确性、易检索性。唯其如此,其于留学生的帮助才会更多,于对外汉语教学的贡献才可能更大。

    2002年06期 107-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9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42 ]
  • 略论消费的可持续性与不可持续性

    胡金凤,刘福森

    发展观与消费观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可持续消费观的支持,可持续的发展观也是不可能彻底和牢固的。因此,只有从根本上改变不可持续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树立可持续消费观就要改变不可持续的经济运行方式,建立与可持续消费相适应的以生态经济和科技经济为主的经济运行模式。

    2002年06期 1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46 ]
  • 论官修类书的编辑传统及其终结

    于翠玲

    古代官修综合性类书在编辑理念、编排体例等方面形成了历代相延的传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特色。官修类书的传统在近代受到西方百科全书的冲击而终结。古代官修类书对于今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结构体系和研究编辑出版史都有参考价值。

    2002年06期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59 ]
  • 《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说辨析

    郭勉愈

    《唐文粹》与《文苑英华》均为编纂于北宋初年的文学总集,后人往往以为《唐文粹》是"铨择"《文苑英华》而成。从两书的编纂时间、过程,编辑体例及入选作品,文字校勘等三个方面证明《唐文粹》"铨择"《文苑英华》之说是一种误解,说明《唐文粹》在后人收集和整理唐代文学和校勘诗文方面的重要文献价值。

    2002年06期 126-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28 ]
  • 纯粹的服务是不是生产劳动——试析马克思生产劳动的两种含义

    魏新丽

    马克思论述的生产劳动有两种含义。生产劳动一般含义即撇开特定社会性质,能够创造出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或者能够使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得以完成的劳动过程。以此为标准,纯粹的服务不是生产劳动,不创造价值。生产劳动的特殊含义是反映特定生产关系的劳动,以此为标准,纯粹的服务是生产劳动,创造价值。但这个价值,已经不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原来意义上的价值了。

    2002年06期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58 ]
  • 《中国散文史》的作家个性化及其成因——读《中国散文史·清初文学》札记

    万光治

    2002年06期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1 ]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总目录

    2002年06期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4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