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教育研究

  • 政府的基本教育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

    刘复兴;

    现代政府的基本教育职能之一是供给保障教育公平的有效率的教育政策,并作出相应的教育制度安排。长期以来,我国宏观教育政策活动存在明显的城市偏向、高等教育偏向、公办教育偏向和精英教育偏向,教育政策制定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精英决策为主,难以全面保障教育的公益性、教育的公共参与以及教育利益分配、公共参与的公平性。政府有责任供给"公平"的教育政策,推动建立教育的公共治理模式。

    2008年04期 No.208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27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9 ] |[阅读次数:62 ]
  • 论公民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合理差别对待标准

    余雅风;

    受教育权平等具有人权与公民权的双重属性,包括受教育的机会平等、受教育的待遇平等以及受教育权的平等法律救济。中国教育领域的"差别对待"现象,客观上形成了歧视,"无差别对待"并未实现公民受教育权的实质平等,"补偿平等"也面临困境。应从客观上是否存在需要差别对待的事实因素、差别对待的立法或政策手段与结果是否最大程度减少了"逆向歧视"两个方面,确立受教育权平等保护的合理的差别对待标准,以保证公民的受教育权从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

    2008年04期 No.208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2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26 ]
  • 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概念辨析与边界确定

    李福华;

    大学治理与大学管理在目标、导向、主体、客体、实施基础、实施手段、层级结构、沟通方向、政府作用和资金结构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区别。两者还存在着三个时空边界:时间边界、规模边界和制度边界,正确认识和确定两者的边界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从时间边界看,大学管理产生的时间远早于大学治理,并非所有大学都需要建立大学治理结构;从规模边界看,大学规模很小时,管理职能占主导地位,随着大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治理职能越来越重要,逐步替代管理职能;从制度边界看,大学治理的基本前提是大学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所有权与管理权的分离。能否有效实施大学治理需要具备一定的制度环境,在制度环境不具备的条件下,盲目推行大学治理会事倍功半。

    2008年04期 No.208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3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9 ] |[阅读次数:42 ]
  • 大学公共性的实现在于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

    胡莉芳;

    在我国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转型之际,大学的公共性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大学作为公共教育场所,应该以实现公共利益为目标,然而由于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资源的短缺、公共权力滥用、追求规模忽视质量的发展模式、传统公私观中公共理念的缺乏等原因,高等教育机会平等和教育质量受到损害,大学公共性形成潜在危机。作为一个资源依赖型的组织,大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有利于其公共性的实现和提升。

    2008年04期 No.20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7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35 ]
  • 作为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教育哲学

    郝文武;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存在,揭示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和创造合理性教育的学问。教育存在包括教育现象和教育思想。教育发展的合理性就是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教育科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对象是教育现象,方法是实证,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目的是创造合规律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教育哲学是反思教育思想前提的学问,对象是教育思想,方法是前提反思,任务是反思教育思想的前提,揭示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合理性,目的是形成对教育的整体的和根本的认识及系统的教育观,沟通教育的必然、实然和应然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的科学化即教育学的合理性,教育学实现科学化必须通过研究教育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创造合理性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

    2008年04期 No.208 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40 ]

学术信息

文学研究

  • 论《尚书》诰体的文化背景

    过常宝;

    《尚书》六体皆与宗教仪式有关。"诰"并非仅仅产生于册命仪式,它实际上是各类宗庙祭仪中主祭者假祖先之名义而发的训诫辞。周初主祭者具有神性身份,诰辞中的"王若曰"就是其具有神性特征的标志;而"小子"是宗庙祭仪中特有的称谓,也能说明主祭者处于祖神代言人的地位。周公是西周初期的宗教领袖,他凭借神性身份摄政称王,并利用宗教的形式进行政治文化变革,即神道设教。"诰"即周公在宗庙仪式中以祖先之名阐发礼乐政治思想而保存下来的文本。

    2008年04期 No.208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下载次数:1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39 ]
  • 欧阳修《试笔》相关问题考释

    张海明;

    通行本欧阳修文集第一百三十卷《试笔》因为与《六一诗话》的特殊关系而常被人提及,但《试笔》何时编入欧集,其在南北宋之际的流传情况如何,与张邦基《墨庄漫录》所记欧阳修《杂书》又是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学界虽间有涉及,然多语焉不详,甚至不乏以讹传讹者。在细读原典,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考辨,指出《试笔》早在熙宁六年以前即已由欧公后人编入文集,只是知之者不多,兼之《试笔》复以字帖形式流传,遂起后人误解。

    2008年04期 No.208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4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31 ]
  • 虞山二冯诗学的宗尚、特征与历史地位

    蒋寅;

    虞山诗学是清初影响深远的诗学流派之一,冯舒、冯班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二冯诗学以诗教为本,以晚唐为宗,以学术方式为途径,形成自己的特点。具体说就是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冯氏兄弟是清代著名诗论家中最早将朴学精神引入诗学的先驱,开启并确立了清代诗学的专业特色。

    2008年04期 No.208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7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30 ]

历史研究

  • 赞美忧愁:论上博简《诗论》关于《诗·柏舟》的评析

    晁福林;

    关于《诗.邶风.柏舟》诗的主旨历来有歧义,但以《诗序》所说的"仁人不遇"之诗为近是。上博简《诗论》第26简的内容,为此提供了新的证据。《诗论》以"闷"字来评析《柏舟》,字意为忧愁。这个评析,是孔子政治思想以及他对于隐士看法的表现。在孔子看来,《柏舟》诗的作者,为国事孜孜以求而不遂其志并被小人排挤的时候,是何等的忧愁,然而这又是非常美丽而无奈的忧愁。

    2008年04期 No.208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0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2 ]
  • 湖南里耶所出“秦代迁陵县南阳里户版”研究

    张荣强;

    湖南里耶北护城壕出土了一批户籍残简,典型的书写方式是分为五栏,分别著录壮男、壮女、小男、小女以及老男(女),与商鞅变法后秦国的户口统计方式基本一致。这批户籍简的显著特征是一户所有家口都写在一枚版上,版的宽度因各户家口情况的不同而宽窄各异。根据《周礼.秋官.司民》及汉儒郑众的注释,这种户版就是乡保存的户籍,也就是史籍中常常提到的"名数"。这批户版登录的各户籍贯都是南阳里,从其反映的家庭结构、书写格式特别是各户家口没有注明年龄或身高等情况来分析,应该是秦占领楚地后不久编制的。

    2008年04期 No.208 6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下载次数:1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1 ] |[阅读次数:29 ]
  • 小人物与大历史:一个被遗忘的北宋将官

    游彪;

    郭景脩是北宋中后期的一名中下级武官,在历史上只能算是个小人物,正史中几乎不见踪影。可是今天能读到的他的墓志铭却有六千余字,其长度,可与正史中少数最著名的人物传记相提并论。可惜迄未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仔细研读墓志铭,可知,郭景脩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他少时的理想是通过科举直接担任文官,可因缘际会,他的仕途却是从武举开始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做武官。他供职于北宋的边防机构,从最低级别的武官开始,经过不懈努力,成为主管民政的州级行政长官。与历史上某些具有划时代影响的大人物相比,他显然没有很高的才能,他的业绩中最值得称道的是成功地经营了阶州(甘肃武都),使当地羌人归顺了宋廷。但是,他的一生,却是北宋中下层武官,特别是从事边防事业的中下层武官的缩影。从这样一个小人物的身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北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特别是吐蕃、西夏王朝之间的复杂关系,看到北宋重文轻武国策的深远影响,这些已经是实实在在的大历史了。

    2008年04期 No.208 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8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33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马克思对启蒙理性的批判与重建

    余章宝;

    马克思主义作为对现代性的一种解决和重建方案,是建立在对启蒙理性批判基础之上的。这种批判基于他们所创立"实践的唯物主义"已经实现了对启蒙理性两种哲学基础——近代先验论和经验论——的超越。他们在这一全新的哲学引导下,完成了对启蒙理性先验理性维度的国家理性和经验理性维度的单子理性双重批判。在这个批判过程中,重建了具有实践性、辩证性和社会历史性的后启蒙理性。它既不同于启蒙那种抽象的、永恒的理性,也不同于当时浪漫主义、后来尼采和当今后现代主义在内的非理性主义方案。

    2008年04期 No.208 91-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7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39 ]
  • 从全球化维度对马克思“交往”与“人的发展”观的解读

    崔永学;

    交往是一种物质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存在的根本方式之一。交往实践对人的发展具有原动力的价值效用。以高主体态参与宇观域人与自然的、宏观域国际的、中观域国内的、微观域个体之间的以及主体自我的不同层次的各种交往,构建和实施适应当代全球化进程的主体——客体——主体二维结构普遍交往的关于人的发展的模式,对于丰富和发展唯物史观,锻造当代中国发展所需要的创新性、交往性、竞争性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2008年04期 No.208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5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82 ]

网络中的哲学问题研究

  • 论网络时代的历史定位及其内涵

    祝文燕;

    在迄今的人类历史发展历程中,石器、蒸汽机、互联网的发明创造,分别开启了手工工具时代、机器时代和网络时代;网络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网络化",表现为网络化的社会构型、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和网络化的全球联系,其核心是"网络化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方式"。网络化生存,产生于现实与虚拟的相互作用之中。现实与虚拟的互动生成人性、人的本质特征和人的具体生存样态的动态机制。这一机制包含介入、选择、融合、自解四个环节,由此将个体的生成和存在置于一个动态、开放的机制之中。

    2008年04期 No.208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41 ]
  • 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杨聪;

    大众文化是由现代传媒技术支撑的、服从于文化制造商的利润考虑的文化形态,大众仅仅是被动的受体;互联网使大众文化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互联网的最大特点是网民的主动参与,但是,由于现代传媒技术所制造的虚拟和符号的世界产生了统治人们思想的力量,人可能在获得更多信息和发言权的同时失去了主体性,互联网并没有改变大众文化的基本性质。

    2008年04期 No.208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31 ]

管理研究

  • 促进咨询业健康发展 为科学民主决策服务

    徐匡迪;

    咨询历来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封建专制社会中,咨询活动主要局限在少数君主与其信任的官员、谋士之间。咨询业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首先在英国应运而生,迄今已近两百年。中国的咨询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关注和加以改进的问题。要继续促进咨询业的健康发展,为科学、民主决策服务,就必须秉承客观、公正的原则,使咨询业在市场竞争和对外开放中实现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咨询活动的成果形式和评价标准。

    2008年04期 No.208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4 ]
  • 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教育选择——基于期权模型的实证研究

    杨娟;

    教育投资不仅关系到个人一生的职业发展,还涉及到就业、稳定、资源分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是各级政府都密切关注的问题。然而,教育投资存在很高风险,即投资收益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和较宽的分布范围,阻碍个体作出合理教育投资的抉择。由于风险估计的复杂性,教育选择的研究一般都不考虑风险。借用金融的期权理论模型对风险的估算可以很好地评估个人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进而推出个人的最优教育选择。采取工资微分和捆绑期权这两处巧妙的处理,就能使标准的期权公式适应教育投资的特殊性,便于实证检验在不确定条件下的最优教育投资成本。基于英国的面板数据估算结果显示,预测的最优高等教育参加人数与实际人数很接近,说明风险确实对于人们的教育选择有很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对于普通高等学历来说更是如此。而参加职业高等教育的学生会更多考虑非货币因素。此外,对各学历的预测值均高于真实值,说明可能有部分群体由于得不到全面的信息而没有作出最优教育选择。

    2008年04期 No.208 11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下载次数:6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34 ]
  • 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显性经济利益的实证研究——来自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任海云;张峰;

    是遵循"股东至上"逻辑,还是遵循"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一直是现代企业理论探讨的热点。以1998—200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所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企业中各主要利益相关者显性经济利益份额及其发展趋势存在明显差别,股东并非显性经济利益最大的相关者;各主要利益相关者显性经济利益与公司业绩相关程度及其发展趋势存在明显差异,股东并非公司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2008年04期 No.208 129-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58 ]

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 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教育移民

    王静爱;史培军;郝璐;高路;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也是受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迫切要求协调人地关系,开展科学的生态移民,逐步减轻生态压力,最终实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和人地系统的良性循环。基于生态脆弱-人口超载-经济贫困-教育落后的交集模式,可以将中国划分为两种严重生态退化区、两种重要生态功能区和一个生态脆弱带,以此作为生态移民的战略重点区域。对若干移民案例进行的深入分析发现,存在生态脆弱-生态移民、经济贫困-生计移民和文化落后-教育移民三种驱动力与移民的对应关系。"生态教育移民"能够从根本上减轻生态压力,是标本兼治的、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对策。

    2008年04期 No.208 13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51 ]